合同是契约双方维护权益、恪守义务的依据,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,以数治税的实施,税收征管越来越严格,税务合规是企业发展的前提,商业合同背后的税务成本和风险关系到交易的成本、税务风险,甚至刑事风险,合同双方、税企之间就合同涉税争议也越来越多,所以合同审查除了要审查法律适用、主体资格、义务权利、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等法律问题和风险,还要重视涉税风险审查。
我们以买卖合同为例,简要分析一下合同涉税审查要点:
一、确认纳税主体
纳税主体与民事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,但也有差异,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、法人、非法人组织,纳税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,这里的个人包括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,单位,是指企业、行政单位、事业单位、军事单位、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。
确认纳税主体是谁,才能分析涉及税种、税率、是否需要代扣代缴等。其次确认纳税主体增值税属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,增值税适用税率还是征收率,而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对方是一般纳税人。实际案例中这种情况非常多,某企业想当然认为合同相对方为一般纳税人,作为销售方应开具13%税率的专票,结果合同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对方为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免税优惠,无法开具13%税率的专票,在合同中也未约定发票开具的违约条款,导致损失几十万进项税。
二、分析交易事项
民法典调整和规范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,商法调整营利主体的营利行为,税法调整在各类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之上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,所以民事法律关系决定着税收。合同审查时应确认合同中有几个交易事项,交易事项在税收上如何定性,买赠、折扣、折让、返利、混合销售等如何税务处理。
三、合同金额是否含税
如合同中仅约定合同金额,未明确约定合同价格是否含税,双方就价格是否含税容易产生争议纠纷,合同中应明确合同金额是否含税,以免双方产生纠纷,另外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含税金额、含税金额,印花税的计税基础以不含税金额计算,双方还可少缴纳印花税。
四、发票开具
审查合同中是否约定发票开具的种类、税率(或征收率)、开具时间、发票流向、违约责任,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虚开的风险。另外,根据委托人的议价能力,分析是否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当税率调整时,双方如何处理。
五、合同包税条款
审查合同中是否存在包税条款,所谓“包税条款”是指交易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税款由一方承担的合同条款,合同包税条款的法律效力如何呢,《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,“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、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;其签订的合同、协议等与税收法律、行政法规相抵触的,一律无效。”根据《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》第三十条之规定,上述《实施细则》中的强制性规定属于管理性强制规定,并非效力性强制规定。根据税收法定原则,包税条款并不能改变纳税义务人,如果包税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缴纳税款,税务机关有权向纳税义务人追缴,但是纳税义务人承担了纳税义务后,有权根据合同包税条款的约定,向包税方进行追偿。
综上,合同涉税审查关系到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,企业应重视合同的涉税审查,降低不必要的风险,维护自己的合法税收权益。
作者简介
王水清
联系电话:18668968223(微信同号)
王水清,注册会计师(非执业),曾担任多家大型央国企、上市公司常年税务顾问,深耕税务领域十年以上,擅长税务风险评估、纳税风险管理、税务稽查应对、税企争议解决、合同涉税审查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股权结构搭建等各种税务服务。